10月23日訊 近日,水銀體溫計將被禁止生產的話題引發(fā)網友熱議。根據相關規(guī)定,自2026年1月1日起,中國將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。
因為價格低廉、測量準確,長久以來,水銀體溫計都是民眾家中常備的健康用品。“禁產令”消息一出,不少網友陷入糾結:一方面確實擔心水銀體溫計的安全隱患,另一方面也疑惑,其他測溫產品能否達到水銀體溫計的精確度。
伴隨幾代人的體溫計要成絕版?
近期,國家藥監(jiān)局發(fā)布關于履行《關于汞的水俁公約》有關事項的通知。通知稱,根據原環(huán)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(fā)布的第38號公告,《關于汞的水俁公約》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中國生效,其中明確“自2026年1月1日起,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。”
通知要求,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視,指導轄區(qū)內相關企業(yè)做好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相關工作,切實履行《汞公約》及38號公告有關要求。
連日來,上述有關水銀體溫計和血壓計的“禁產令”成為輿論熱議話題。
不少網友困惑,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水銀體溫計,怎么就被下了“禁產令”呢?
小小的水銀體溫計,隱患有多少?
事實上,提到汞(水銀),大多數民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水銀體溫計。
根據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官網資料,汞是自然生成的元素,見于空氣、水和土壤中,屬于重大公共衛(wèi)生關切的十大化學品或化學品類之一。
汞(水銀)及其化合物廣泛應用于化工、儀器儀表、電池、照明、醫(yī)療器械等領域。但汞釋放到環(huán)境后將長期存在,能夠通過大氣長距離傳輸,經生物累積可對人體健康和環(huán)境造成顯著不利影響。另外,汞也是造成水俁病的原因。
為有效應對和妥善解決全球汞污染問題,2013年10月,國際社會就具有全球法律約束力的《汞公約》達成一致,中國成為首批簽約國。2016年4月,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準《汞公約》。2017年8月16日,公約在中國等締約方正式生效。
中國自2017年8月16日起,禁止開采新的原生汞礦,各地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停止頒發(fā)新的汞礦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。2032年8月16日起,將全面禁止原生汞礦開采。
有報道顯示,中國每年生產的含汞體溫計數量龐大,每年因水銀體溫計破損而當做廢物處理的水銀也規(guī)模不小,而在民眾日常生活中,因水銀體溫計破損而導致的危險事件也屢見報端。
從國際上來看,早在1992年,瑞典就已率先禁止銷售所有含水銀的醫(yī)療設備。另外,歐美大部分國家都已全面禁用包括水銀醫(yī)療設備在內的一切和汞有關的工業(yè)制品。
如今,水銀體溫計在國內將面臨禁產,那么現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如何呢?
在銷售方面,記者在多家電商平臺上搜索發(fā)現,水銀體溫計都在正常出售。
從售價看,和市場上其他的電子體溫計、非接觸式紅外線測溫槍等相比,水銀體溫計有明顯的價格優(yōu)勢。通常,一支水銀體溫計的零售價在3到10元不等,而電子體溫計、額溫槍等產品的售價則在幾十元甚至上百元。
另外,記者向北京多家醫(yī)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咨詢后了解到,目前有部分醫(yī)院的門診和住院部已經逐漸更換使用電子體溫計,但也有一些醫(yī)院在繼續(xù)正常使用水銀體溫計。
“禁產令”對于企業(yè)來說,無疑是拉響了“轉型倒計時”。
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,目前中國共有體溫計相關企業(yè)1.37萬家,廣東省以近3700家企業(yè)排名第一,山東、河北分列二三位。近五年來,相關企業(yè)年注冊量總體上呈下降趨勢,2019年新增企業(yè)840家,同比下降37.1%。
不過,今年前三個季度,中國體溫計相關的企業(yè)共新注冊了1170家,同比增長88.4%。其中第二季度注冊量最多,為513家,第三季度注冊量為181家,環(huán)比下跌了64.7%。
按照國家藥監(jiān)局的通知,已經取得醫(yī)療器械注冊證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,原注冊證在證書有效期內繼續(xù)有效;注冊證有效期屆滿可以申請延續(xù)注冊,但限定其注冊證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。
已經按照醫(yī)療器械受理的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,繼續(xù)按照醫(yī)療器械進行審評審批,準予注冊的,發(fā)給醫(yī)療器械注冊證,限定其注冊證書有效期不得超過2025年12月31日。自2026年1月1日起,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。
電子體溫計VS水銀體溫計,你怎么選?
對于水銀體溫計的停產問題,網友中也有不少爭議。
支持的聲音認為,含汞的體溫計不安全,尤其是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,一旦體溫計不慎打碎,很可能造成嚴重后果。
但另一方面的聲音則認為,水銀體溫計精準又廉價,測體溫還是會首選水銀體溫計。
記者發(fā)現,目前,民眾最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,今后使用電子體溫計后,其精準度不如水銀體溫計。不少人在公共場所被測溫槍測溫時,都有數值明顯偏低的情況出現。
那么,對于體溫計的精準度問題,專業(yè)人士怎么看呢?
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神經外科急救中心護士長汪慧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,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測得的體溫是最準確的,但是測量體溫的時間略長,需要花費5分鐘以上。體溫計一旦破碎,里面的水銀外泄,如不及時處理,會很快揮發(fā)到空氣中,危害人體健康。
汪慧娟表示,現在臨床上也有用電子測溫儀替代傳統體溫計的。耳溫測量和額溫測量相比較,耳溫測量準確性較高,但測量時需要方法正確,且每次需配套使用耳溫槍耳套,對大面積使用來說成本較高。
另外,額溫測量數據可能會有偏差,主要是因為人的體表溫度偏低,且受外界環(huán)境溫度影響比較大,但額溫槍勝在方便快捷,適用于幼兒園、機場、火車站等這種人流量大,需要快速篩查發(fā)熱患者的地方。
不過,即便如此,仍然有不少用慣了水銀體溫計的民眾表示,即便有了“禁產令”,自己家中也要常備一支水銀體溫計。